本年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由市政府办公室综合各县(市、区)及市政府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而成。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等六个部分组成。本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电子版可在鹰潭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yingtan.gov.cn)下载。
一、概述
2017年,我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全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升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助推简政放权、职能转变,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鹰潭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鹰潭市推行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应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抓督促、抓协调、抓落实,全方位加大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网站、舆情处置等工作力度,切实统筹抓好政务公开工作。
2.加强考核监督。2017年,我市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结合全市政府网站普查,定期对各地、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督查,印发了《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通报》。2017年4-11月,开展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保密要求,强化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3.加强队伍建设。2017年5月,开展了县(市、区)及市直部门网站运维培训,提高了网站运维管理人员信息安全认识、政务舆情回应处置能力及网站维护技能等,提升了全市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2017年9月,举办了全市政府网站内容保障与政务公开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各地、各部门网站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各地各部门也相应组织了政务公开的业务培训。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1.以政务公开助力稳增长方面。公开了12次国库集中支付情况及2017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情况。召开了2次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解读了社会关注的全市重要指标数据。发改、国土等部门及时公布了各项政策措施及工作进展情况,全年共发布各类信息30余条。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障费率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公开了参加社会保障情况和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开设了重大项目信息公开专栏,主动公开了重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结果信息150余条。开展了鹰潭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联合体议价工作,发布了鹰潭市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联合体仪价公告6次。建立了全市林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所有国有集体林权交易信息均通过此平台公布。围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开通了PPP项目专栏,全面公开了PPP项目政策法规、项目案例、2017年PPP项目推介表、工作动态等信息。
2.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方面。及时衔接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权力事项,下发了《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权力项目的决定》和《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的通知》,取消和调整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65项,其中,取消18项,调整47项;由县(市、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承接省政府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1项。同时对责任清单也做出相应取消和调整,并在鹰潭政务服务网进行了公布和更新。公开了2017年鹰潭市政府性基金、涉企收费、考试教务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共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公开了《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保留规范性文件108件、废止21件、修改25件。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公布了涉及40个执法单位的265项《鹰潭市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市城乡建设局等执法单位开展了监督执法,全市抽查对象323个。通过政务服务网公布了524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实现事项办事指南的查询和办理的咨询。开通了企业网上注册登记服务,企业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企业名称预核、设立、变更等事项的办理,纸质材料预约现场提交或快递提交、快递领证,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证照。公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免、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有产权交易及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进一步发布并解读了承包土地“三权公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县乡政府公开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工作进展情况。按照规定要求,集中公布了全市预算单位财政预决算情况、全市部门“三公经费”,公开了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文件、采购公告、中标结果等信息。围绕营改增,国税、地税通过微信、公告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国务院六项减税政策、增值税发票网上申领服务举措、《江西省税收保障条例》等,每个工作日推送国税动态、税收政策、图解税收等方面的文章,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公开力度。
3.以政务公开助力调结构方面。围绕鹰潭物联网产业发展及智慧新城建设,及时宣传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的工作动态,总结、发布、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先后多次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周宏仁、邬贺铨院士等来我市辅导讲课和把脉开方,提高了全市领导干部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中国鹰潭移动物联网产业园开园暨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等10多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论坛和活动,鹰潭智慧新城建设已吸引法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内外近万人次参观考察,“智慧新城”已成为鹰潭一张亮丽名片。同时,积极做好了化解过剩产能信息公开工作,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发布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法规及工作进展情况。围绕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发布了4个季度鹰潭市消费品市场季度运行分析报告,公开了消费维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产品质量监管、投诉举报等工作情况。
4.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方面。围绕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公布了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使用情况,在乡镇政府和行政村通过村镇公示栏及时公示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脱贫人口名单。围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公布了我市2017年城乡困难群众和部分优抚对象提标提补工作。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公开了《鹰潭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公开了《鹰潭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召开了鹰潭市2017年环保信江行活动动员部署暨新闻发布会、2017年上半年鹰潭市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和环境影响评价新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公开了鹰潭市地表水质情况及每月鹰潭市水源水质状况。在市环保局网站建立“鹰潭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专栏,实时发布了鹰潭市空气质量(AQI)指数、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等信息。围绕重点排污单位排污情况的监督,建立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了全市重点污染源基本信息、污染源监测信息、排污许可证发布情况、污染防治信息、排污费征收、监察执法、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等环境信息。对每一个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格执行了拟受理前公示、拟批准前公示、批复决定公示等三次公示。围绕“河长制”,公开了《鹰潭市2017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及工作动态。加大了就业、创业政策公开力度,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公开发布了招录、遴选等各类考试信息,及时公开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平台信息,集中曝光劳动保障违法案件。重点公开了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信息,公开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等工作进展情况信息。围绕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等,公开了《鹰潭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委直卫生计生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下发2017年市直卫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医德医风整治、违规违纪处理结果公开机制。强化了食品安全每周抽检信息公开机制,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网站上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药品零售企业发证公示和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积极做好药品上市审批和监督检查信息公开。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建立了民意调查制度,并开展相关意见征求。
5.以政务公开助力防风险方面。开展了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活动。每季度召开了全市2017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座谈会,专门召开了外汇指定银行座谈会、信贷形势分析调查座谈会、2017年全市人民银行系统征信工作等会议,宣传信贷政策,统一了思想认识。公开了《关于鹰潭农商银行股权变更的批复》和《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鹰潭市胜利路支行终止营业的批复》。公开了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监管企业年审情况。在政府网站上及时更新了国家、省市政府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等规范性文件以及住房保障办事流程。公开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垦危房改造等情况相关信息7条。建成了市级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范、统一要求、统一平台、统一组织发布市县征地信息,确保征地信息依法、全面、及时、准确公开,保障了被征地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17年发布了17个批次征地信息。围绕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大了重特大事故预警信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了“黑名单”制度。
(三)加大政策解读和热点舆情回应工作力度。
1.认真做好政策解读。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对于出台的重要政策,牵头起草部门将文件和解读方案一并报批,有关解读材料应于文件公开后3个工作日内在政府网站、微信和媒体发布。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措施,由部门新闻发言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带头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传递权威信息。政策解读除用解读材料、评论文章等文字方式外,注重运用图表图解、影音资料、专题访谈、动漫动画、电视栏目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召开新闻发布工作推进会,落实“421”新闻发布工作要求,利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网上访谈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2017年全市共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吹风会、见面会、集体采访等)118场。其中,通过电台、政务微信、微博等方面发布了政策解读稿件334篇。
2.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政务新媒体先后对《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草案>》、《鹰潭市“乡贤回归”行动计划》、《鹰潭市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7-2020年)》、《鹰潭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一批重大政策进行解读,并开展“发现身边之美”“发现身边之不美”“诚信红黑榜”等互动栏目,既发掘身边可见、可学、可比、可信的好人好事,又大胆曝光各类不文明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弘扬正能量,形成祛浊扬善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同时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通过政务新媒体先后对环境污染、重大交通事故等多起重大敏感舆情进行权威发布,及时通报事件动态,澄清谣言。并向社会公布了依法打击谣言犯罪结果,对遏制网上编造和散布谣言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市长信箱、政务咨询、举报投诉、网上信访等渠道,及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信息5218条。
(四)进一步夯实制度和基础建设。
1.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制定了《201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安排》《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就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和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交流机制,通过电话、QQ群、短信等多种方式,指导、推进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监测机制,定期安排人员巡查各地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和依申请公开、咨询及投诉处理情况,适时提醒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2.完善相关制度。各地、各部门制定出台了政务公开相关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规范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方式。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年度报告规范编制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公开的审查及有效期标注。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公开。
3.强化平台建设。强化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严格按照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要求,组织各地各部门深入查找政府网站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对确实无力管好的网站或栏目,果断关、停、并、转,切实消除“睡眠”网站、“僵尸”栏目,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2017年,我市开展了政府网站整合专项行动,关停并转了各县(市、区)部门网站79个,县(市、区)基本仅留一个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对公众提供服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我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6775条。其中,政府网站公开信息42373条,政务微博公开信息10726条,政务微信公开信息9502条,新闻媒体等其他方式公开信息28364条。
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1718次,举办新闻发布会118次,组织政府网站在线访谈37次,发布政策解读稿件334篇,通过微博微信回应事件1551次,通过新闻媒体等其他方式回应事件308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我市共收到依申请公开信息177条,其中通过网络收到申请64条,现场收到申请98条,传真收到申请2条,邮件信函收到申请13条。所有依申请信息,有关部门均按《条例》规定予以了公开或答复,其中“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的依申请信息83条,“同意公开”52条,“部分同意公开”5条,“不予公开”7条,“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21条,“申请信息不存在”1条,“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8条。“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是属于涉及个人隐私或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其他情形,相关部门暂不公开。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全市各地、各部门未收取与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受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申请1件,其中其他情形1件。我市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诉讼案件5件,其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驳回原告诉讼请求3件,其他情形2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问题。
2017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不深,主动性和自觉性仍待提高。二是主动公开的广度深度不够,特别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实效需进一步增强。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
(二)改进措施。
为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着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效。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及实施细则,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二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导督查。结合政府网站普查,以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督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责任单位,及时下达任务,重点问题重点督办。对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的进行全市通报,并限期整改到位。同时,精心组织县(市、区)政府、市直机关开展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沟通、信息工作培训,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健康发展。三是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提高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附件1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2017年度)
统计指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76775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3429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4154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42373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0726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9502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8364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1718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118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35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37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
谈次数
|
次
|
28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334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1551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308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177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98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2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64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13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177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176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1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177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83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52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5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7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6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
社会稳定
|
件
|
1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21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1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0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8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1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0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1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5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3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2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770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11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199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191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
人员数)
|
人
|
44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147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
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81.9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68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48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2034
|